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2024年2月,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一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决扛起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责任,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深度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持续贡献“沈农力量”。
春耕时节,犁铧翻起新泥、山峦芳草萋萋,广大师生在农业生产一线学习、为农业生产一线服务,田连阡陌、万里沃野,脚踩田垄、躬身稼穑,在辽沈大地的沃野上,沈农师生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宏丰村、丰田乡双龙村,锦州市黑山县绕阳河镇佟屯村,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子镇草根泡村、四家子村、贺尔海村,农学院王术教授先后为水稻种植大户和小麦专业合作社送去学校自主选育的“沈稻529”“沈农稻546”以及“沈麦118”原种,并逐一为农户讲解种子的品种特性、播种技术及施肥方法。
——在辽阳灯塔市,园艺学院孙周平教授在温室大棚内介绍日光温室果菜类蔬菜东西垄宜机化生产创新模式,工程学院田素博教授围绕该模式下果菜类蔬菜“耕、栽、管、收、运”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逐一进行详细讲解和现场作业演示。
——在鞍山海城市,园艺学院杜国栋带领团队成员以“示范+指导+答疑+推广”的形式助力果农增产增收,先后推广应用梨园土壤培肥、高光效树形构建、果实石细胞调控等5项现代果园生产技术成果,累计培训果农3100余人。
——沈阳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在春耕备耕期间为全省各市县累计推广示范新品种46个、新技术61项、新产品24个,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82场,围绕护“良田”、选“良种”、造“良机”、出“良法”,为“护航”春耕备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和“接地气”的科技服务。
一幅幅春耕图景,折射的是沈阳农业大学师生的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
“长”在田野里的科技小院,“结”出了浓浓的乡土情怀,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最后一公里”,让科技的力量带着种子破土。
从试点探索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再到最大范围铺展开来,沈阳农业大学充分发挥科技小院“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重要功能,引导农业专家和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把农业科技带到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将“理论课堂”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助力科技小院所在乡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盘锦市大洼区三角洲开发区兴海村的河蟹科技小院内,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的李晓东教授正带着20多名学生取样装瓶、调配药剂、观察记录,对当地养殖户提供的河蟹病例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在这里,他们既是教授和学生,也是农技师和农技员,常年为农民提供水质检测和养殖技术咨询,采集水土及养殖生物样本进行检测,他们与当地农民紧紧连在了一起。
2024年5月,人民日报以“长在田野间 结出乡土情”为题对该科技小院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已建立科技小院46个,其中,辽宁喀左山杏科技小院、辽宁辽中黄瓜科技小院、辽宁大洼河蟹科技小院荣获2024年度“最美科技小院”荣誉称号,辽宁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工作案例入围全国50个“优秀科技小院工作案例”,“最美”和“优秀”的背后,是沈阳农业大学以科技小院为依托,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坚持与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乡村振兴,夯实人才“支点”是关键。
——10月20日,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20周年总结大会暨培训成果展在沈阳农业大学举行。“培训为我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帮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培训圆了我的大学梦,学会的科技知识为我的水稻产业发展带来希望和力量。”学员对“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赞不绝口。
回顾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政府出资、大学培训、农民受益,自2004年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在全国率先启动“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作以来,已开展相关培训24期,累计培养学员6534名,覆盖了沈阳市所有涉农乡镇,这些学员毕业后当起了“农村科技特派员”,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逐渐成为沈阳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种”。
——11月5日,晨光熹微,朝暾初露。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院士走进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课堂,为百余名乡村振兴“领头雁”授课,并与学员们进行深入交流,逐一为其答疑解惑。以“头雁”领航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来自全省14个市的30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以及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在沈阳农业大学参加了集中培训。
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于2022年开始实施,依托“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致力于打造农民“MBA”,形成了产业、行业、职业、专业的同频共振。
——12月11日,第23期“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论坛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举办。老窝铺村调研小组、磙子沟村调研小组、古楼子乡调研小组、西树村调研小组分别围绕蓝莓和葡萄种植产业进行调研成果分享,并现场回答师生提问。
举办这样的论坛,是沈阳农业大学培育乡村振兴“四大员”的关键环节之一,1万余名学生在2024年暑假期间聚村头、坐炕头,走千家、进万户,行田间、进地头,出标准、拿规范,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宣讲员、信息采集员、科技辅导员和专业研究员。“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模式,实现了专业服务与服务专业同向同行,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协同共进,一批批青年学生在火热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行之力则知愈进,行之深则行愈达。为了让老百姓的“米袋子”更加充盈、“菜篮子”更加新鲜、“果盘子”更加丰富、“肉案子”更加安全……不断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脚踏泥土的生动实践,源自沈阳农业大学师生矢志强农兴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彰显其满腔报国之志、强国之心。
基于对前沿学术的深入研究和对“三农”工作的冷静思考,相继举办第二届生物炭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亚太生物炭国际会、第八届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第四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十二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第五届乡村振兴辽沈论坛、辽宁省粮油重点实验室群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大会、辽宁省蓝色粮仓建设及淡水养殖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暨新科技成果发布会、辽宁青年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大会、辽宁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实验室群成果对接会……一场场高端学术报告、一次次深入交流研讨、一项项科研成果集中展示,是全力打通“顶天”科学研究与“立地”社会服务之间壁垒的“加速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乡村振兴服务团向建昌县养马甸子乡因暴雨受灾菇农捐赠恢复生产所需菌种,并对重新回锅菌棒处理的相关技术环节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和管理建议;花卉栽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团队深入沈阳市花卉种植洪涝灾害重灾区,开展花卉生产应急技术服务;老教授协会到康平县开展科教支农活动,现场为农户答疑解惑,解决生产栽培中的技术问题;与沈阳市委组织部、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共建沈阳市乡村振兴学院,充分发挥校地融合优势,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与铁岭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走进“农家书屋”,送科技文化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开展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检测能力测试培训,进一步提升全省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测试化验技术水平……
“攻坚者|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斌——让‘小蓝莓’变身‘大产业’”“‘科特团’送‘硬核’技,‘软枣子’变小‘金果’”“赏校园银杏美景 品别样乡村振兴”“科技助力稻米飘香促振兴 丰收画卷映金秋”“科技创新助力花生增产 农民喜迎丰收节”“‘老把式’遇上‘赤脚教授’,让黑土生金又变厚”“4300份种子的南繁北育之旅”“设施农业的‘科技范儿’”“解锁农业黑科技 给盐碱地开‘药方’”“专家到地头 技术进田间”“农大博士为凌源百合注入科技力量”……2024年,学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得到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既是肯定和认可,更是激励和鞭策!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使命接续新担当。站在新的起点,沈阳农业大学将以“知农爱农”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强农兴农”之志凝聚磅礴之力,为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书写深度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华章。